close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愛的管教


 本文摘自親子天下


【親師新挑戰】管教的危機


父母怕孩子生氣,老師怕父母嗆聲,媒體和網路把孩子養成需索無度、缺乏責任感的「被寵兒童症候群」。管教,已經成為當代父母的頭號焦慮。


 


零體罰時代來臨,面對新環境、新挑戰,父母和教師如何排除種種阻礙,教養出好人格的下一代?


 


「被寵兒童」的共同特徵


l           他們已經有了所有的東西,仍需索無度,還要更多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  他們相信,自己和成人有同樣的權利,但是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長大該有的責任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  他們被高度保護與關愛,卻仍然不快樂、焦慮、憤怒。


l           愈來愈多這樣的孩子,被診斷為情緒障礙、行為障礙,或是其他精神病學上的失調。


 


零體罰時代,老師放棄管教


在學校現場,2006年底零體罰入法,要求學校教師不得體罰,否則將觸犯刑法。等同宣告台灣自此進入一個新的「零體罰時代」。但不打不罵該如何管教?教師過往唯一仰賴的管教工具被撤走,新的輔導管教知能又尚未建立,加上媒體大肆報導管教失當的案例,造成輿論喧譁,面對日益多元複雜的學生問題,老師顯得動輒得咎,乾脆躲到安全的堡壘:放棄管教。


 


東新國中校長涂志宏表示,當前管教最大的問題,就是家長和教師態度的不一致。涂志宏舉例,適當的處罰,讓孩子可以清楚知道界限,幫助孩子「不踩線」。但現在的問題是, 家長和 老師對於什麼是「適當的處罰」,認定不同。家長還會找民代來修理老師、介入教學。家長用「嗆聲」的方式對待學校、要求老師,就像買東西不喜歡可以退一樣,學生看在眼裡,也會依樣畫葫蘆的對待老師。


 


時代的困難,「寵父母」的焦慮


《時代》雜誌報導歸結,科技對父母與教師權威的削弱「貢獻良多」。因為「從來沒有一個世代,可以有這麼多通道,接觸這麼多資訊,同時擁有傳遞分享的能力,與扭曲資訊的能力當十四歲的孩子能扭曲股市,十九歲的孩子能威脅音樂產業,這代表我們面對了一個巨大的、權力轉移的世代。」


 


面對如此激烈的環境變化,這一世代的父母,卻多數在還未裝備齊全。過去的父母,只知道打罵小孩,因而篤定;但現在的父母,知道不可以打罵小孩,但不知道還可以做些什麼。


 


愛的管教


面對新的環境、新的挑戰,所有關心孩子品格與價值觀發展的父母和教師,都需要重新學習新的態度,與新的方法。愛是一切關係的源頭,但僅僅有愛是不足夠的。只有愛而沒有教導,會讓孩子缺乏責任感與獨立性,產生被寵壞的下一代。


 


愛的管教,兩大迷思


在進行愛的管教時,專家建議,父母必須先破除兩個重要的迷思:


迷思: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


迷思二:孩子的表現,不是父母的成就


 


愛的管教,三個前提


專家同時也建議,愛的管教,從三個前提認識開始:


前提:傳統價值並沒有改變,改變的是學習的歷程


前提二:讓孩子接受「責任」,而不只是「責備」


前提:孩子需要溫暖,同時也需要控制


 


研究顯示,高度溫暖也高度控制的父母,才能培養出正向的學業成就、責任感,以及正向社會人際關係的孩子。


 


愛的管教,簡單的四個字,卻有著極繁複的內涵。或許正如暢銷書作家、知名部落客蔡穎卿在她的書裡所寫:「相信『愛』不只是噓寒問暖,『愛』也不光是甜蜜的鼓勵和雙臂中的寵。『愛』有時還必須懷著擔憂,講兩三句別人不願意講的難聽話,但在『愛』裡,就是沒有疑慮。」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ayhe 的頭像
    bayhe

    頭份 加舜美語補習班 普拉斯 美語 MPM 數學

    bay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