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愛不愛讀書,家庭影響大
作者:柯華葳 出處:親子天下
家庭是培養閱讀習慣與興趣最初、也最直接的場域。家中藏書量與學童閱讀成就便成正比,家裡不論是成人或兒童書藏書量較多者,該家庭的孩童閱讀成就也比較好。不過這裡的書籍並不包括教科書…
家庭傳書香,一生難忘
朋友德昌一說到「三國演義」,似乎就聞到煙味,也想到了父親。
父親在他小時候總是抱著他唸報紙上連載的「三國演義」給他聽。因為父親抽菸,手指上留有煙味,也因此,三國演義與煙味,還有那濃濃的親情就這樣緊密連結在一起,讓他一生難忘。而一說到這件往事,懷想父親的思緒便油然而生。
我孩提的時候,父親也常說些陳年往事給我們聽,印象深刻的是以前日治時代日本警察欺負台灣農夫的故事。我的父親生長於嘉義的鄉間,日治時代有些衣著筆挺、穿著靴子的日本警察會到家裡巡邏。那些警察態度很不友善,常強行將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收成的鳳梨全數搜括一空。誰要敢抵抗,蠻橫霸道的警察便會踹他一腳。每每聽到這裡,我總會想像著日本警察腳下那雙黑亮與堅硬的長統靴的模樣。
等到我們長大了些,父親還教我們注音符號和英文字母。三個孩子圍著客廳的那張桌子蹲著,用過了期的報紙不斷練習書寫。
上了小學之後,媽媽開始買東方出版社的故事書讓我們讀。當時班上有個班級圖書區,由大家帶書到學校彼此交換。有幾次上床時間到了,我還捨不得放下手中看得正起勁的書,便躲到被窩裡繼續偷看,好幾次當場被父親抓到,他為了釜底抽薪不讓我躲在被窩看書,有天便親自到學校請求老師,不要再借書讓我回家讀了。當 時 老師到底有沒有履行父親的要求,我也忘了。
回想起小學高年級的生活,還真感謝瓊瑤的《幾度夕陽紅》、《窗外》等小說,讓我們有過這段無論上課還是下課,只要有機會便捧著課外讀物猛讀的歲月。
等上了中學之後,閱讀這條路上,還是那些學校視為「禁書」的課外讀物伴我們度過好些時光。記得有次上課時,只覺得怎麼身後的陽光不見了,原來是巡堂的修女站在我的身後。雖然手中的「禁書」沒被沒收,我也沒挨罵,不過自知理虧的我自然乖乖的把書收好。好玩的是, 國文 老師知道了我們常看些有的沒有的書,想說既然大家想「偷看」,乾脆化暗為明,藉機教導書中一些關於李商隱的詩詞與其他古辭。
到了高中時,媽媽幫我們訂的《讀者文摘》,至今還是家人如廁時的最佳讀物。沒想到這習慣一脈相傳傳到了年幼的小姪女身上,當初家人訓練她學習獨立上廁所的時候,她竟然搬了書進廁所,還布置好閱讀的環境,再坐到小馬桶上,有模有樣的一本接著一本的翻閱。關於這習慣,曾有專家建議,如廁閱讀不健康,至於認不認可,就請讀者自己斟酌了。
培養閱讀素養,家庭不能缺席
回憶自己成長過程的閱讀之路,家庭真是培養閱讀習慣與興趣最初、也最直接的場域。我們肯定學校閱讀政策、所提供之資源、教師的閱讀教學等不同面向對於學童的閱讀態度、行為和興趣影響很大。但是,培養閱讀素養不是、也不能單靠學校的努力。
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上,家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。而家庭裡有哪些環境因素與孩子閱讀素養的培養有關呢?研究指出,父母的社經地位、家中閱讀活動的頻率、家庭提供的資源、家長閱讀態度與興趣等等,都與引領孩子學習閱讀有關。
例如家中藏書量與學童閱讀成就便成正比,也就是說家裡不論是成人閱讀的書籍或兒童書,只要數量較多者,該家庭的孩童閱讀成就也比較好。不過這裡的書籍並不包括學業上必看的教科書。所以,送課外書給孩子當作禮物,是聰明父母的不二選擇。
再者,如果學齡前父母子女一起閱讀的活動頻率越高,包括親子一起「看書」、「說故事」、「玩文字遊戲」、「讀招牌或標籤」等,子女的閱讀成就就越好。當然,如果父母有著正面的閱讀態度,那麼子女的閱讀態度通常也很正面。因此,我們可以這麼說,培養閱讀素養不僅是老師的責任,也是家庭的責任,而且在家庭的部分更重要,因為更需要從小做起(請參見《教出閱讀力》)。
不過,從PIRLS 2006 的調查結果可見,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,台灣四年級學生在學齡前和父母共同從事閱讀活動的比率並不高(請參見左圖),而這些閱讀活動包括有親子一起「看書」、「說故事」、「聊聊所讀的東西」等,其中不只「經常」共同閱讀的比率不高,就連「有時」共同閱讀的比率也沒過半(46%)。
如果孩子到了四年級,父母仍然經常與他們共同從事閱讀活動,如「子女唸書給我聽」、「和子女聊我們最近做的事情」、「和子女聊自行閱讀的東西」、「和子女討論課堂上閱讀的東西」、「和子女一同到圖書館或書店」,子女的閱讀成就也比較好。
此外,父母對於閱讀所持的態度越正面,如「我喜歡和別人談論書籍」、「我喜歡利用空餘時間閱讀」與「閱讀在我家是一項重要的活動」,子女的閱讀成就也比較好。
讀者或許發現了,PIRLS 2006 問及親子共讀或是父母閱讀時,常關心的幾個閱讀行為是:「子女唸書給我聽」、「聊聊所讀的東西」、「和子女們聊我們最近做的事情」或「我喜歡和別人談論書籍」,這裡面都說到了「聊」閱讀、「談」閱讀。這和第一章所提的閱讀素養四「參與學校及生活中閱讀社群的活動」,以及閱讀素養五「能夠從閱讀獲得樂趣」相互呼應。
也就是說,當孩子在家庭裡獲得了聊書、談書的樂趣,更容易體會到閱讀是可以有不同觀點的,也更能理解「讀」樂樂與「眾」樂樂的箇中樂趣。
那麼家長該如何和孩子聊書和談書呢?不論是親子共讀或獨自閱讀,最簡單的方式便是,讀過了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,家人在餐桌上、客廳裡都能聊聊書裡說些什麼。
接著試著以各章標題為問題,自問自答。如「這是我要讀的嗎?」「這是關鍵語詞嗎?」「我讀懂了嗎?」「作者想要說什麼呢?」「我讀不懂,怎麼辦?」
上面這些問題看似自言自語,卻也是一種自我監督。父母經常這樣問自己,為孩子做示範,一方面可以引發孩子的討論,建立家中的閱讀社群,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他們閱讀你正在看的書。如此一來,不僅親子之間多了些聊天的話題,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透過模仿,進而學習到如何進行閱讀的理解監督。
如果還不習慣和家人「聊」書,從現在起試試這個方法,相信一定可以體會到,原來書不只可以看,還可以「聊」,更棒的是,這將為家人編織出一段段難忘且珍貴的「閱讀」回憶!(本文摘自《教出閱讀力2 培養SUPER小讀者》‧天下雜誌出版)
留言列表